党课讲稿:帮助新闻工作年轻人扣好“第
一粒扣子”
同志们:
最近,我与集团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谈心谈话中,
大家谈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加强年轻员工的培养,要帮助
采编一线的年轻人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年轻员
工代表着**的希望、**的未来,近几年报社招聘了不少年轻
人,无论是全媒体部门还是各地分社,青年员工数量都有较
大幅度提升,大家从人力资源部统计的数据中就有直观感受。
提升年轻人的业务能力,帮助青年编辑记者迈好新闻道路第
一步,既关乎年轻同志的成长成才,也关乎各个部门的工作,
关乎集团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强调和坚持内容为王、精
品立报,精品内容从哪里来?就从编辑记者的“生花妙笔”
中来,从一线同志的“长枪短炮”中来,从采编队伍的“看
家本领”中来。只有每位编辑记者,特别是年轻同志的业务
强了,事业发展的基础才能夯实,服务才会提升,精品才有
源头。
加强年轻采编人员的“传帮带”,让年轻人在业务上少
走弯路、尽快成长,是在座全媒体部门主任及子报子刊、网
端主要负责人的重要职责。能不能带好队伍、培养好年轻人,可以说是衡量“一把手”的一个重要指标。今年3月,集团
召开“一把手”谈心交流会,我提出“一把手”要把培养年
轻人作为盘活“棋局”的重中之重,切实当好年轻人政治上
的导师、业务上的导师、生活上的导师、品行上的导师。今
天,想借此机会再强调一下这个问题。同时,也请各位“一
把手”思考思考,我们为培养年轻人已经做了什么,还要继
续做什么?
报社有着培养年轻人的好传统,我听一些同志提到**的
老前辈,他们当年对年轻记者业务上的严格要求、倾力指导
至今让人十分感佩。当前,应该说集团绝大多数单位、部门
“一把手”是重视培养年轻人的,也有一些感人故事、创新
做法和良好成效。比如,**日报编委会让新入职的编辑记者
多岗位锻炼,中江网组织年轻采编人员到特别报道队集中培
训,XXX法治报给年轻记者“一对一”找导师、举行迎新仪
式,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要看到,仍有一些“一
把手”对此重视不够、付出不多、举措不实,主要存在七个
方面问题:
——有的“一把手”做“甩手掌柜”,觉得年轻人的成
长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年轻人成才不成
才全靠“望天收”。——有的“一把手”是“强将不屑带弱兵”,自己业务
能力很强,觉得哪个年轻人都不太满意,看哪个年轻人都觉
得不放心,总想自己“包打天下”。
——有的“一把手”存在带兵看亲疏的情况,喜欢的就
多关心、多给机会,不喜欢的有时候就晾在一边,不理不睬。
——有的“一把手”是有心无力,自己业务能力难以服
众,说话不够硬气,指导没有底气。
——有的“一把手”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只注重安排工
作、分配任务,不愿意多花时间、花心思为年轻人指点迷津、
排忧解难。
——有的“一把手”强调客观原因,以年纪大、事情多、
身体不好、精力不够等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
——有的“一把手”在团结年轻人方面不够重视,有时
一些举措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加深,不利于年轻人
的健康成长。
上述这些想法和做法,可以说于年轻人成长成才有害无
益,于集团事业发展有害无益,于“一把手”自身工作也是
有害无益,必须彻底扭转过来,把培养年轻人的责任切实扛
起来。如何帮年轻记者扣好新闻业务“第一粒扣子”?习近平
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他总结自己在这片黄
土地上闯过了“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
还有思想关。习近平总书记的总结对我们很有启发,全媒体
采编部门和各单位部门的“一把手”,也要帮助年轻人好好
“过关”。从工作实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版权投诉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w18654302170
评论 (1)
点赞 (1)
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