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70篇)20**年3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

发布人: admin   |   2024-04-23  |   格式:DOC  |   分类: 讲话致辞
摘要:导语:(70篇)20**年3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为得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目录一、中央国家机关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1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经济全球化发展走向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9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部长黄润秋:加 ...(全文共:143621字)

导语:(70篇)20**年3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为得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目录

一、中央国家机关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

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1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

经济全球化发展走向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9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部长黄润秋:

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154.教育部部长怀进鹏:

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19

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

坚定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之路25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

写在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29

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

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3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

的重要思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小个专”高质量发展36

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

以高质量气象文化建设助推气象高质量发展4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

深学细悟“第二个答案”笃行实干推进自我革命45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丁学东: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社保基金事业高质量发展……49

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54

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李智勇:

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哲学意蕴和时代意义……5814.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推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数字基座66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

在故宫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万千气象72

二、省委书记

XXX省委书记尹弘: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

加快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79

XXX省委书记尹弘:

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X篇章81

XXX省委书记沈晓明:

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87

XXX省委书记郝鹏:

乘势而上攻坚必胜续写全面振兴新篇章90

XXX省委书记易炼红:在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

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大会上的讲话93

XXX省委书记易炼红: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

在高质量发展中打开“稳进立”新局面102

XXX省委书记王宁:

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5

XXX省委书记赵一德:

发挥科教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走好依靠创新驱动内涵型增长之路……11224.XXX省委书记唐登杰:

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XXX答卷115

XXX省委书记胡昌升:

深入学习贯彻xxx文化思想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118

XXX省委书记周祖翼:

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促进XXX民营经济发展壮大121

XXX省委书记景俊海:

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大会上的讲话124

XXX省委书记景俊海:

推动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让新时代XXX更加“丰富多彩”…135

XXX省委书记倪岳峰:

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XXX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138

XXX省委书记许勤:

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140

XXX省委书记许勤:

坚持XXX战略定位自觉服务国家发展大局146

XXX省委书记冯飞: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XXX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150

XXX省委书记冯飞: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建设XXX自由贸易港153

XXX省委书记林武:

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奋力谱写XXX高质量发展新篇章…15835.XXX省委书记信长星:

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上的讲话161

XXX省委书记信长星:用心学习领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更加自觉地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165

XXX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

聚焦“五大任务”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168

XXX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

以办好两件大事的实际成效回报总书记对XXX的关怀厚爱…17539.XXX省委书记王晓晖:

紧紧扭住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坚定不移推动XXX高质量发展178

XXX省委书记王晓晖省长黄强: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进高质量发展181

XXX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以高质量落实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推动美丽新宁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18642.XXX省委书记楼阳生: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争先出彩以创新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18943.XXX党委书记王君正:

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落到实处推动西藏XXX久安和高质量发展……19244.XXX党委书记王君正:

在西藏各族各界纪念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5

XXX省委书记韩俊: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XXX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1

XXX省委书记王蒙徽:

加快打造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204

XXX省委书记王蒙徽: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奋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X实践210

三、省长

XXX省省长李乐成:

笃定高质量发展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攻坚战213

XXX省省长王予波:把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与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更好结合起来219

XXX省省长王予波: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XXX实践225

XXX省省长王伟中: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228

XXX省省长任振鹤:

在十四届省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31

XXX省省长任振鹤:

在20**年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41

XXX省省长任振鹤:

在全省质量和标准化大会上的讲话251

XXX省省长任振鹤:

在全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上的讲话258

XXX市市长殷勇:

坚定落实城市战略定位扎实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264

XXX市市长龚正:

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67

天津市市长张工:

牢记“四个善作善成”嘱托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270

XXX主席严金海:

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5周年讲话273

四、省人大主任、党组书记

XXX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莉新:

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76

XXX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杨东奇:

在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全体干部大会上的讲话280

五、省政协主席

XXX省政协主席林克庆:

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285

XXX省政协主席葛慧君: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展现政协新担当新作为291

XXX省政协主席孔昌生:

在政协第十三届XXX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298

XXX政协主席努尔兰阿不都满金:击鼓催征再出发

奋楫扬帆启新程团结一心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篇章301

六、高校领导

XXX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

全面提升高水平大学教育质量303

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

深刻理解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305

XXX大学校长谈哲敏:

聚焦人才自主培养着力造就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310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

警惕数字政府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和部门本位主义315

XXX大学校长杜江峰:

在XXX大学20**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318

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

(20**年3月16日)

刚刚闭幕的20**年全国两会,坚持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今年政府部门干什么、怎么干作出安排部署,凝聚了共识、提振了信心、鼓舞了干劲。财政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求,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提升财政管理监督效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有力有效服务保障党中央治国理政、当家理财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党领导下的财政工作始终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好财政工作,首先也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牢牢把握财政工作的政治属性和财政部门的政治定位,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履职尽责的座右铭,有力有效服务保障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当家理财。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事关财政改革发展的重大长远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关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总书记强调“宏观调控必须适应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经济形势变化,该扩大需求时要扩大需求,该调整供给时要调整供给,相机抉择,开准药方”,并在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为财政政策定调指向,对赤字率安排、政府债券规模、税费政策、重点保障领域等提出明确要求。关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总书记强调“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XXX久安的制度保障”。关于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总书记强调“要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要求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把钱用到刀刃上。关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超越发展阶段,不能提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书记强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部署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要求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

理机制。关于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总书记强调“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关于加强财政管理监督,总书记把财会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严肃财经纪律,把各方面资金管好用好”,要求看好“钱袋子”、“账本子”。

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思想深邃、谋划长远,深化了我们党对财政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财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财政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确保财政改革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以财政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二、增强信心、保持定力,牢牢把握积极财政政策的基调和内涵

在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年我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体魄、壮实筋骨,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中国仍然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8万亿元、增长6.4%,支出27.46万亿元、增长5.4%。同时,巩固当前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态势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有的是多年累积的矛盾风险,有的是有效需求不足等结构转型带来的阵痛,也有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我们既要看清发展大势,始终坚定信心,又要把握环境变化,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时度势、综合考量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既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又充分考虑当前面临的机遇挑战;既保持了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又适当加强了相机调控、精准调控。财政部门要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具体部署,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适度加力”方面,主要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组合使用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税费优惠、财政补助等政策工具,保持适当支出规模。一是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加大财政支出强度。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9万亿元,合理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同时用好20**年增发国债资金中结转20**年使用的部分,强化资金分配、下达、使用等情况监管,推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

量;赤字率按3%安排,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国财政赤字规模达到4.06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7000亿元,要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二是优化对地方转移支付,加强地方财力保障。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保持一定规模,安排10.2万亿元,剔除上年和今年一次性因素后同口径增长4.1%;结合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优化省以下财力分布,推动财力下沉,增强地方高质量发展能力。三是优化税费政策,提高针对性有效性。统筹宏观调控、财政可持续和优化税制的需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继续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

“提质增效”方面,主要是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成效,放大政策组合效应。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8.55万亿元,这么大的资金规模,管理好一点,效率就会进一步提高。落实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既用好有限的增量资金,更下大力气盘活、调整存量资金,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增强财政政策效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管理机制,进一步整饬财经秩序,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深入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三、坚定不移支持高质量发展,着力强化资金和政策保障

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财政部门要毫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财政结构性调控优势,强化重点领域资金和政策支持,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多措并举、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用好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强化制造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等资金保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深入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首批次重点新材料应用保险补偿,促进重点产品创新应用。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制造业重点领域。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始终把科技作为重点领域优先保障,财政投入

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今年中央本级科技支出安排3708亿元、增长10%,其中基础研究支出安排980亿元、增长13.1%。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支持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推动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合力攻坚。适应新的科技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支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科技人才,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安排2.53万亿元、增长5.1%。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加强对农业科技、农机装备、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的支持,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进一步将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扩大至全国,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安排545亿元、增长18.7%。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增加到1770亿元,重点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支持地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实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等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

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合作互助等体制机制,提升国内大循环的空间和成色。支持地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400亿元。推动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着力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稳定就业、住房保障、随迁子女教育等问题。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支持重大区域战略的财税政策,强化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的支持。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真金XXX支持建设美丽中国。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转移支付651亿元,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以长江、黄河流域为重点加强水污染治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补助资金,支持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完善与“双碳”目标相适应的财税政策体系,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四、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为党尽责、为民造福是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财政部门要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与就业政策联动,促进扩大就业容量。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亿元,支持地方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统筹运用贷款贴息、税费减免、创业补贴等政策,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支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更好满足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人才需求。

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一个一般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安排4.29万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5%。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支持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研究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倾斜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改革发展,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中央财政安排学生资助补助经费723亿元,减轻困难家庭教育负担。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卫生健康支出安排2.28万亿元。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70元。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94元,支持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4.14万亿元。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中央财政对地方相关转移支付增长10.6%。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实施,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指导各地建立完善基本养老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做好老年助餐、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等工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促进普惠托育服务发展。合理确定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加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保障。

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支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支持开展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改进文化艺术领域专项资金运行机制,引导创作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五、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财政平稳运行、更可持续

发展是基础,安全是底线,促发展和保安全都是财政部门职责所系。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疏堵并举、综合施策,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统一。

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财政最基本的职能。这些年中央财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三保”制度机制,县级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但个别地区“三保”保障压力仍较大。各级财政要坚持把基层“三保”摆在工作优先位置,坚决兜住“三保”底线。健全县级为主、市级帮扶(兜底)、省级兜底、中央激励的分级责任体系,压实各级各方“三保”责任,强化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三保”管理工作机制。今年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安排2.57万亿元、增长8.8%,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安排4462亿元、增长8.6%,进一步强化地方财力保障。各地要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编列中的优先顺序,足额安排“三保”支出预算。强化“三保”支出预算执行管控,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强“三保”运行动态监测,及时提醒提示风险,依法依规妥善处置。

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党中央对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已作出系列部署,去年中央财政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内安排一定规模的再融资政府债券,支持地方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化解隐性债务和清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我国隐性债务规模逐步下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财政部门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会同有关方面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巩固前期化债成果,进一步推动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见效,督促地方落实主体责任,竭尽全力化解风险。严格违规违法举债问题的监督问责,严格执行地方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对新增隐性债务和不实化债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加大问责结果公开力度,发挥典型案例警示作用。着力构建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分类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同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科学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完善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持续提高财政治理效能

科学管理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内功”。面对越来越大的财政收支规模和千头万绪的财政工作,财政部门要着力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不断提高财政治理水平。

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突出强调了过紧日子必须长期坚持。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财政部门要将习惯过紧日子作为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推动各部门和单位把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把严把紧预算关口,完善支出审核机制,强化“三公”经费管理,压缩论坛、展会等活动,严控一般性支出,同时必要支出也要从紧安排,项目支出、资产管理、政府采购、机关管理都要贯彻这一点,勤俭办一切事业。加强对过紧日子情况的评估,强化监督惩处,坚决防止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树立大抓财政管理鲜明导向,提升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完善财政法律法规体系,规范资金分配管理、政策制定实施自由裁量权,更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开展重大财税政策全生命周期评价,增强政策精准性有效性。压实部门和单位对预算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以及执行结果的责任,全面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项目入库评审和滚动管理机制。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扩大范围,细化内容,大力推进财政政策公开。更多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支撑财政管理,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防止资金“跑冒滴漏”。

加大财会监督力度。财会监督是党中央赋予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纳入党的纪律处分范围,对财会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完善财会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依法依规加强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财政、财务、会计活动的监督。推动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修订,提高违法成本。组织实施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处罚,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在加强、聚焦、优化财政部监管局职能作用上下功夫,强化闭环管理,提升监管质效。推动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调,形成监督合力。

科学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坚持分税制改革基本原则,并与党的十八大以来财税体制改革成果相衔

接,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提高预算完整性,优化财政资源分配,加强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在保持宏观税负和基本税制稳定前提下,研究优化税制结构,健全地方税体系,完善绿色税收制度,推进非税收入改革。研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探索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完善财政体制,加快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健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经济全球化发展走向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

(20**年3月1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就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年12月,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就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作了深刻阐述,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论述,科学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

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我们支持经济全球化,符合我国战略利益,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得到大多数国家支持,无疑也是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从历史演进看,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经济全球化阶段。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曲折向前。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另一方面大国博弈、新冠疫情、地缘冲突等带来诸多干扰,全球化动力和阻力胶着,但动力仍然胜过阻力。当前,经济全球化主要呈现四个特点,深刻影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是经济全球化格局逐步改写。总书记指出,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版图。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加快,整体影响力不断增强。经济规模比重扩大,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显著。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2002—20**年,发展中国家GDP全球占比从19.8%升至40.4%;中国GDP全球占比从4.2%升至18%,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贸易投资影响扩大,成为国际经贸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2002—20**年,发展中国家出口全球占比从29.7%升至45.1%,进口全球占比从26.9%升至40.4%;吸引外资全球占比从28%升至70.8%;对外投资全球占比也从7.3%升至30.8%。国际话语权扩大,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

济治理重要平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代表新兴力量的机制相继建立,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还不能充分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

二是经济全球化链条加快重塑。总书记指出,在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紧密联系,各国都是全球合作链条中的一环,日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全球产供链布局既受成本、效率等经济因素影响,也受政治、安全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当前,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上升,深刻改变全球产供链。发达国家推动“回岸、近岸、友岸”三岸分流。20**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重新审视经济全球化对本国产业、就业等影响,推动“制造业回流”。受新冠疫情叠加地缘政治等影响,部分国家推行“降依赖”“去风险”,搞“脱钩断链”,加快在周边和盟友国家等“近岸”和“友岸”布局产供链。新兴经济体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一些新兴经济体利用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要素,制定力度较大的优惠政策,加快吸引外资,对全球贸易投资流向产生较大影响。跨国企业寻求“中国+1”“中国+N”布局。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和推手。一些跨国企业出于规避经贸限制、降低成本、分散风险等考虑,在全球布局时实施“中国+1”“中国+N”策略。全球分工继续深化。大型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在20**年疫情期间有所下降,但20**年已回升至62%左右,反映出贴近市场、追求效率仍为跨国企业所看重,我国也仍是全球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三是经济全球化动能推陈出新。总书记指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恢复全球经济活力、增强世界经济发展韧性注入了强大动力。数字化深刻改变贸易发展模式。数字化大幅提升了商品和服务的可贸易性,数字贸易蓬勃发展。跨境电商将消费者快捷链接到全球好物,有力促进销售,成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贸易新业态。数字贸易还包括以数字方式跨境交易的服务贸易。据世贸组织统计,20**年全球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出口额达4.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绿色化蕴含经济发展巨大潜力。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步伐加快,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各国抢占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赛道,竞争更加激烈。

四是经济全球化治理挑战增多。总书记指出,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是驱动经济全球化的

“两个轮子”。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对“两个轮子”都有不同程度影响,增加了治理赤字。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近年来各国单边限制措施急剧增加,20**年达2845项,增长14%。个别国家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加剧全球产供链碎片化。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世贸组织是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舞台。近年来,世贸组织多边谈判步履维艰,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的争端解决机制功能受损,权威性受到削弱,对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已成为普遍共识。区域经贸机制面临挑战。截至目前,向世贸组织通报的区域贸易协定共594项,仅2019

—20**年就达107项,占18%,为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动力。同时,部分区域协定排他性增强。比如,美墨加协定(USMCA)中的“毒丸”条款,限制成员与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国家”签订自贸协定;印太经济框架(IPEF)等一些类似区域安排,冲击现行区域经贸机制。

二、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变局,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新成就

总书记强调,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新时代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为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

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更加稳固。我国贸易规模连上台阶。20**年货物贸易额首次达4万亿美元,20**年、20**年分别超过5万亿、6万亿美元。20**年外贸在20**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正增长,达41.8万亿元,表现好于全球整体水平和大多数主要经济体,有望连续7年保持全球第一;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稳定在14%左右,中间品进出口占比达61.1%,展现了较强韧性。服务贸易自20**年到20**年连续9年全球第二。双向投资大国地位日益巩固。我国引资规模保持稳定。20**年实际使用外资1.1万亿元,为历史第三高,规模稳居全球前列。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引资占比都有提升;新设外资企业近5.4万家,增长39.7%。对外直接投资平稳发展,已连续11年全球第三。20**年对外直接投资9169.9亿元,增长16.7%。

开放质量实现新提升。结构更“新”,开放动能增强。20**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表现亮眼,出口首次突破1万亿元,增长29.9%。

跨境电商新业态快速发展,20**年进出口达2.4万亿元,增长15.6%。对东盟等新兴市场贸易额继续增长,对拉美、非洲分别增长6.8%、7.1%。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达到53.5%,牢牢占据外贸“半壁江山”。门槛更“低”,开放领域扩大。我国关税总水平从入世承诺的9.8%降至7.3%,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深入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自20**年在XXX自贸试验区推出首张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以来,自贸试验区版负面清单条目由190条缩减至27条,全国版条目由20**年的91条缩减至31条。布局更“优”,开放更加均衡。2013—20**年,中西部地区外贸占全国比重从13.5%提升至19.2%。中西部地区在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下,依托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欧班列等,从开放的“后卫”变成“前锋”。

开放平台取得新突破。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果丰富。20**年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2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02项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20**年,在XXX、XXX、天津、XXX、XXX等5个自贸试验区和XXX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XXX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进一步推进制度型开放。进博会等展会平台作用彰显。对应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等建设贸易强国的三大支柱,分别有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和数贸会等四大展会平台。进博会成功举办六届,累计成交额达4242亿美元,持续放大综合效应和外溢效应,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开放合作开创新局面。共建“一带一路”成效显著。20**年是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XXX隆重召开。2013—20**年,我国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规模累计达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1.3万亿美元。建成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实施一批“小而美”项目。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经贸利益纽带进一步拉紧。中美经贸关系依然十分紧密,两国贸易在建交以来增长了200多倍,20**年双边贸易额达4.7万亿元,超过7万家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中欧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20**年中欧贸易发展更加平衡,双边贸易额达5.5万亿元。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20**年双方贸易额6.4万亿元,东盟连续4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开放治理彰显新作为。自贸区网络进一步扩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签署的自贸协定由10个增至22个,自贸伙伴由18个增至29个。目前,我国与自贸伙伴贸易额(不含港澳台)占贸易总额的13。20**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目前,我们正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成果丰硕。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提出中国方案,积极推动世贸组织

第12届部长级会议就渔业补贴、豁免新冠疫苗专利等议题达成一揽子协议。20**年12月,约120个世贸组织成员宣布《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最终文本完成法律校审,这是中方主动设置并牵头引领的,协定达成后将成为全球首个多边投资协定。同时,推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达成更多经贸成果。

三、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新局面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外事工作会议部署,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内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刻领悟“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坚定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对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动力。推动外贸回稳向好。升级货物贸易,拓展中间品贸易,扩大跨境电商出口,扩大优质消费品和能源资源产品等进口。创新服务贸易,加快出台实施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发展数字贸易,建设好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完善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外资稳量增质。落实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要求,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深入落实优化外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的意见,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发挥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作用,加强沟通服务。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重点是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持续推进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加快创新经验复制推广,进

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推动高标准经贸协定谈判。积极推进加入CPTPP和DEPA,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3.0谈判,与海合会、新西兰等进行自贸谈判或升级谈判,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高标准经贸规则纳入谈判,进一步促进制度型开放。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重点是促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实现共同发展。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落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的“八项行动”,推广《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加快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深化双边经贸关系。落实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重要共识,发挥好两国商务部建立的对话沟通机制作用。深化与欧盟务实经贸合作,提升中俄经贸合作质量和水平。加强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更好发挥多边机制作用。全面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落实世贸组织第13届部长级会议达成的共识和成果。深化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合作,提出更多中国方案。

统筹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水平安全。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在开放条件下更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完善产业安全应对机制。健全产业损害预警机制、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和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增强重要产品供应链韧性。推动贸易市场多元化,促进国际产业合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是对人民好、对中国好、对世界好的大事业。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部长黄润秋

(20**年3月20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发布,对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作出系统部署,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提供了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xxx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任务举措,要坚决抓好《意见》贯彻落实,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一、充分认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重大意义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对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在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同年11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明确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推动实现生态环境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守住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的必然要求。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资源压力较大、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的国情没有改变。同时,我国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生态环境问题在不同区域、流域有很大的差异。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就是要坚持运用底线思维,强化精准思维,通过三条红线明确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并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特点,编制实施分区分类管控策略,实现精细化管控,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手段,既有效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留出更多空间;又为支撑政策科学决策、规划编制、优化生产力布局提供绿色标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面向20**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对照党中央关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要求,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通过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工作手段,实现生态环境从局部微观“一事一议”被动应对管理到全域覆盖的主动管控转变,有利于支撑实施更科学、更系统、更精细的分区分类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切实提升新时期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二、准确把握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总体要求

《意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我国中长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的总体要求。

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xxx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区域差异,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在工作要求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和环境质量底线,落实自然生态安全责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源头预防,系统保护,健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管控,聚焦区域性、流域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依法依规建立从问题识别到解决方案的分区分类管控策略;坚持明确责任,协调联动,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地方党委和政府落实主体责任,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分工协作工作机制。

在主要目标上,围绕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分

区管控技术体系、应用体系、监管体系、责任体系、法规体系、保障体系建设等系统部署,《意见》提出到20**年,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到20**年,全面建立体系健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

三、扎实推进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任务举措

针对近年实践探索中存在的制度认识不到位、体系不健全、应用广度深度不足、责任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建设的工作任务,厘清了分区管控制度的基本定位和政策内涵,强化了制度的实践应用创新和配套政策机制完善。

落实工作部署,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落实三条红线硬约束,在生态环境要素管理分区基础上,完善以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手段,以信息平台为支撑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升环保智慧决策能力。统筹做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年度动态更新和五年一次的定期调整,确保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强化成果运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通过主动融入和参与经济社会宏观决策调控,服务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政策决策、重大规划编制、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促进落实“两高一低”项目管理制度和政策要求,引导重点行业向环境容量大、市场需求旺盛、市场保障条件好的地区科学布局、有序转移,引导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服务招商引资、指导项目选址选线,丰富企业和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渠道,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精准科学施策,实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生态保护红线为重点,实施分区分类保护策略,以“三区四带”为核心,实施分单元差异化保护修复策略,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维护生态安全格局。深化细化水、大气、海洋、土壤、噪声、地下水等的环境分区管控,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溯源、分区施策,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相关政策的协同联动,因地制宜开展制度联动试点示范,深化生态环境源头预

防体系的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把好关、守好底线。

加强监督考核,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有效实施。强化监督管理,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优先保护单元的生态功能演变、重点管控单元的环境质量变化作为监管执法的重点内容,依托各类监管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手段开展动态监控,支撑执法监管快速锁定重点区域、重点问题、重点对象。完善考核评价,建立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考核机制,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将评估结果应用于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两山”创建等工作中。

四、全面推进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落实机制

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抓好《意见》的落实,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的领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系统谋划部署,统筹协调处理重大事项,利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实施,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形成上下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推动落实落地。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出台有利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应用的配套政策。各地抓紧制定实施意见,持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深化拓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深度广度,针对应用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或实践需求,积极开展试点,勇于创新,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有关部门推动本领域相关工作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衔接联动,减少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

强化保障支撑。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鼓励地方深入开展相关立法探索。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领域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快建立专业化队伍,健全财政保障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方法研究,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相关标准规范。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健全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和解读力度,总结实践经验做法,加强交流研讨,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

(20**年3月29日)

到20**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作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将建成教育强国摆在首要位置,赋予教育前所未有的使命责任。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阐述“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吹响了教育强国建设动员号角。教育系统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编制实施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找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定位

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教育之于中国的重大意义,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努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孤立地、简单地、惯性地理解和推进教育,而要把教育强国置于大局和全局中来定位、来谋划、来建设,做到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从教育与中国的关系看,教育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和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必争和决定兴衰存亡的关键要素。要自觉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高度上思考教育的属性、地位、价值,看清楚新时代以来教育伟大成就蕴含的秘诀和逻辑,想明白如何主动担当作为、找到对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支点;看清楚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想明白教育如何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先导、重要支撑;看清楚全球教育变革、科技发展竞争趋势和教育发展规律,想明白如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谋划提出教育强国建设的思路、举措,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顺利破局、开局。

从中国教育与世界的关系看,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

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已经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强国建设进入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关键重要阶段。要把中国教育摆在全球发展大背景下,既坚定战略自信,又看到时代差距、发展差距、竞争差距,特别是发达国家为确保全球人才、技术和市场领先地位仍在不停地革新和进步。需要我们在国际新格局中补短板、锻长板,加快建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从教育体系自身构建看,我国在建设教育强国上仍存在不少差距、短板和弱项,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依然任重道远。推动教育体系的系统性重构、整体性重塑、机制性重建势在必行。要以党的领导和立德树人能力体系为统领,以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体系、富有成效的中等教育体系、卓有成效的高等教育体系为骨干支撑,以现代化的保障体系和工作体系为横向支撑,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二、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明确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方

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必须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

化为核心功能。建设教育强国,既要遵循教育内部规律,更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深刻把握教育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国家安全的关系,找准发展目标、明确主攻方向。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更加突出从国家利益的大政治上看教育,坚定不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反复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安全是国家安全,更是政治安全。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从国家利益的大政治上看教育,系统谋划教育政治安全的一系列方向性问题,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构建有效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安全治理机制。引导各地各校落实“六个下功夫”要求,培养造就可堪重任的时代新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

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更加突出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办教育,坚定不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总书记指出,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繁荣与国家安全的决定性因素,自然而然成为国际竞争制高点。要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一切人才要素和科教资源,跑出教育加速度与高质量,助力

国家抢占先机。把高水平大学打造成知识创新和技术转移的主力军,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重大任务牵引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机制,实现“科研大突破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更加突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民生上抓教育,坚定不移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当前,教育发展在城乡、区域、校际、群体等方面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适应社会发展多元化、培养方式多样化、人才结构多层次的时代要求,为具有不同禀赋和潜能的学生创造发展条件。锚定20**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的目标,更多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脱贫家庭子女、困境儿童、残疾儿童少年等,更多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中西部、东北地区等教育发展,加快构建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三、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谋划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布局

总书记强调,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及时捕捉分析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科技需求的“第一信号”,内嵌转化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与内容,谋划形成教育强国建设战略任务布局。

着力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坚持不懈用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更高质量开好讲好《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纵深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统筹党员干部、教师、思政工作力量和学生四支队伍,抓好组织机制创新、社会实践育人、“一站式”学生社区等要素,整体构建大思政格局和育人生态。深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动实现国家统编教材全覆盖,让各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持续推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计划、劳动习惯养成计划和科学教育促进行动,发展好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以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强化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统筹考虑人才培养差异性、科学创新多样性、评价机制包容性和政策资源导向性,建立高校分类

设置、分类支持、分类评价的机制和办法,推动高校分类特色发展。强化“双一流”建设高校排头兵作用,在重大任务完成中提升学科建设能力,打造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学科标杆。建好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在基础学科布局建设核心课程、教材、师资团队和实践项目。超常规布局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急需人才培养专区,高标准推进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和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实施国家集成电路急需急缺人才自主培养行动,汇聚最好资源培养人工智能人才。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相关领域有组织科研,培育凝练重大项目,加快实现前沿基础理论研究、技术源头创新方面突破。在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学术生涯起步阶段开始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支持,让青年人才甘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产生重要的原创性、颠覆性成果。以技术转移为纽带推动“四链”融合,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国家级、区域级技术转移中心、高等研究院,助力区域发展。服务国家治国理政,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产出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成果,助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进一步夯实基础教育基点。深化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战略基点。研究分析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的影响,建立县域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监测和报告机制,加强教育资源前瞻性布局,构建按实际服务人口规模适配教育资源的有效机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扩大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推进多样化发展。通过高起点新建一批、优质学校扩招一批、集团化办学提升一批、城乡结对帮扶一批,扩大优质学位供给,让更多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探索普职融通有效途径,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通道。深化教材、教师、教学改革,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巩固深化“双减”成果,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播撒科学种子,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稳步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试点、示范和标准建设,发挥第一批试点探路者、领头羊作用,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加快建设面向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推广中国特色学徒制、现场工程师,培养大批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优化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发产教融合型优质教材,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进实训项目,提升关键办学能力,促进产教融合高效益、办学质量高水平。

强化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20**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赋予人民教师崇高使命。20**年将迎来第四十个教师节,以筹备召开首届全国教师大会为契机,通过宣传动员、广泛调研、征集意见等方式,研究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政策方向和具体措施建议,针对性解好教育家精神如何弘扬、教师培养路径如何拓展、教师能力如何提升、教师地位待遇保障如何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如何加强等必答之题,切实把党中央对教师的关心重视转化为有效成果。拓展教师培养培训新思路,拓宽“国优计划”渠道,组织更多高水平综合性高校、理工科高校培养具有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能力和科学视野的研究生层次中小学教师。在精准培训上下功夫,实施中小学校长(书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改进“国培计划”,提升办学治校能力和教书育人能力。有序推进教师资源配置优化和管理服务制度改革,减轻教师负担,为教师安心教学、潜心育人提供好的环境。

四、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激发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大战略动力

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打破思维极限,破除路径依赖,谋划实施更多前瞻性布局和超常规举措,推动教育体系从分散向系统、综合性集成转变,教育组织从相对封闭、相对单一向开放融合、多元多样转变,教育发展从不自觉的跟踪模仿向主动自觉的自信自立转变,教育活动从有组织的学校教育向更加灵活广阔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转变,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推动教育深层次系统性改革。抓住教育评价改革牛鼻子,推动各地各校树立正确教育政绩观,重点解决“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及盲目追求高校排名现象。继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深化高校科技和人才评价改革,建立标志性成果认定机制。完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配机制,加强分行业分领域人才需求分析和精准对接。强化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优化教育发展生态。

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今年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第3年,我们将从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的“3C”(Connection、Content、Cooperation)走向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3I”(Integrated、Intelligent、International)。坚持应用为王走集成化道路,完善采集、评

价、应用和组织机制等政策,不断丰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数据中心;以智能化赋能教育治理,建成数据治理平台、算法赋能平台、算力共享平台,推动“教育入学一件事”高效办理;拓展国际化新空间,进一步宣介我国数字教育的成效、经验和理念。

坚定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落实好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学生来华交流学习等任务。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职业院校“随企出海”,鼓励社会多元参与,创新“中文+职业技能”等方式,持续办好鲁班工坊等项目。支持XXXSTEM教育研究所筹建,打造多边组织教育平台。找准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切入口,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实施,不断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建设教育强国,使命光荣、未来可期。教育系统将坚持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定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之路

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

(20**年3月14日)

总书记指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组建应急管理部,亲自缔造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并授旗致训词,就应急管理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事关应急管理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同灾害事故作斗争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为坚定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之路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坚持和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总书记指出,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平**、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要坚持不懈用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忠实践行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应急管理工作置于党的全面领导之下,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总书记强调:“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

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队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建,为人民而战。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根本价值遵循,把保民平安作为最大政绩,把人民褒奖作为最高荣誉,紧紧盯住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风险,关键时刻刀山敢上、火海敢闯,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安全问题,尤其要防止发生冲击群众心理底线的极端事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安全感。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观念,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红线。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安全为前提,不能有丝毫疏漏。”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善于把安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与发展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主动塑造有利于发展的安全环境,并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安全基础;当具体问题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时,必须坚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坚持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总书记强调:“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应急管理基础在预防,功夫在平时。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作出重要部署。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制约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转型的短板,找到“杀手锏”式实招硬招,加快建立以风险治理为中心的应急管理体系。要强化源头防控,运用改革思维和法治、政策、科技、标准、工程治理等手段,严把规划安全关、安全准入关,提高安全设防的能力和水平。防要防得住、救要准备好,应急准备就是防,要全面加强力量准备、物资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时刻防备、随时应对各类突如其来的灾害事故,更加彰显中国式救援的能力和高效。

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强调:“生命重于泰山”“责任重于泰山”“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把制度完善起来,把责任落实下去,尽最大努力防范各类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克服麻痹思想和

侥幸心理,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要聚焦当前制约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强化治本措施,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力防范重点领域重大风险,努力实现本质安全水平大提升,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坚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总书记强调:“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压实责任,细化防范措施,完善应急预案,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全力做好突发险情应对处置”。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要清醒认识灾害风险的长期性、复杂性、极端性、严峻性,坚决防止因重大自然灾害引发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要科学把握自然灾害防治规律,从源头上减轻灾害风险;要强化综合减灾,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持续推动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应急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统筹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防灾减灾救灾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

坚持完善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要继续完善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军和国家队、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强共训共练、救援合作;要积极适应“全灾种、大应急”形势任务需要,深入推进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整合改革,加强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能力建设,尽快形成区域救援实战能力;要加强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建强国家矿山、危化品、隧道救援攻坚力量,加强工程抢险、水上救援力量、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发展。

坚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总书记指出:“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要不断完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持续优化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着力构建现代化的组织指挥体系、风险防范体系、救援救灾体系、法制预案体系、支撑保障体系、社会共治体系;要按照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要求,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强化综合管理、综合应对、综合救援、综合保障、综合服务,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共同维护和塑造公共安全;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向基层末梢聚焦发力,大力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人民防线。

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绘就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不断深化对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的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大力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定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之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写在20**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水利部部长李国英

(20**年3月22日)

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同步开启。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主题为“以水促和平”。我国纪念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是“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水是生存之本、生产之要、生态之基。20**年3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研究水安全问题,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这为系统解决我国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中华民族治水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治水事业,确立了国家“江河战略”,谋划了国家水网宏伟蓝图。在总书记领航掌舵和治水思路科学指引下,我国治水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办成了许多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治水大事要事。

坚持节水优先。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用水效率大幅提升。20**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的情况下,用水总量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1.7%、55.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0提高到0.576。

坚持空间均衡。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实施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代表的137处重大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工程,“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我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超9000亿立方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约3.6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约1.5亿亩,耕地灌溉率达55%,为粮食连年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坚持系统治理。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成功抵御多次大江大河历史罕见洪水灾害,我国洪涝灾害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

0.51%降至0.24%,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新型水管理体制,省市县乡村五级120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职,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永定河在断流26年后首次实现全年全线有水,白洋淀水域面积保持稳定、水质标准提升至Ⅲ类,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区地下水水位显著回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万平方公里,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

坚持两手发力。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地下水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落地见效。水利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数字孪生水利加快构建。水价、用水权市场化交易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财政资金、政府债券、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的水利投融资格局初步形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年度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投入从20**年的782亿元增长到20**年的3482亿元,不断创造新纪录。

解决新老水问题依然任重道远。水利部门将始终扛好扛牢责任,坚持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预防为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创新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不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全力以赴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保障我国水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一是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三大体系”。坚持“预”字当先、以防为主、防线外推,以工作措施的前瞻性、治理措施的确定性应对洪水灾害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科学布局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功能建设,构建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加快建设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推进产汇流水文模型、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研发应用,构建延长预见期、提高准确率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构建前瞻科学决策、调度指挥高效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

二是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贯彻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统筹“纲”“目”“结”三要素,联网、补网、强链,推进国家骨干网建设,推动

省市县各层级水网协同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持续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夯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全面推行农村供水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最大程度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

三是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强化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因地制宜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和生态补水,加强江河湖库保护治理,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力度。建构河流伦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是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推进“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夯基提能,丰富算据、优化算法、提升算力,对流域、水网、水利工程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全过程进行数字映射、智能模拟、前瞻预演,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提供科学、高效、安全决策支持。

五是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持续将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作为节水重点,强化区域重大战略节水行动,强化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大力发展节水产业,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完善取用水监测计量体系,加强取用水监督管理,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

六是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实施流域统一治理管理,健全水价形成机制、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创新拓展水利投融资机制。加快重大水利科技问题攻关,健全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健全水利法治体系,发挥好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作用,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水问题的能力。

团结凝聚力量,奋斗铸就伟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奋斗、真抓实干,绘就治水兴水新画卷,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

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

(20**年3月27日)

党的二十大以来,总书记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气象局党组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坚持不懈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气象新篇章。

一、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中国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深邃思考,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命题,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近年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这充分印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必须准确系统把握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判断,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

气象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气象领域的具体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和服务保障。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气象工作。在XXX工作时,他指出气象部门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关系,是一日不可或缺的服务保障部门;在XXX工作时,他强调要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和科技进步;在XXX工作时,他对气象部门“虽然我们不能做到百分百的准确,但我们将尽百分百的努力”的“两个百分百”工作理念非常赞赏;在20**年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中,他充分肯定气象为促进国家发展进步、保障改善民生、防灾减灾救灾等作出的突出贡献,并作出全面要求。这充分说明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关心支持一以贯之,对气象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殷切期望一以贯之。我们必须把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凝心聚力再出发,进一步强化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气象贡献的使命担当。

近年来,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重发,经济社会系统对气象影响的敏感性和关联性越来越强,迫切需要气象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有力支撑。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愈加紧迫的当下,人民群众、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保障的需求更多元、更精细,迫切期待气象在高质量发展全局中展现更大作为。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扛起历史责任,立足气象事业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的职责定位,找准气象现代化的政治站位、时代方位和实践路径,加快培育和发展气象新质生产力,以实际工作成效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

二、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

总书记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我们要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中国气象局党组深刻领悟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气象高质量发展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思考,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以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重点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是以创新驱动、科教融合、人才集聚为特征,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的现代化,重在“能力”的提升,体现气象的“硬实力”。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于加快实现三个“高水平”。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在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气象人工智能大模型、量子技术应用等关键领域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进一步彰显气象的高科技优势;聚焦高水平基础业务能力,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持续夯实气象卫星、雷达、数值预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四大支柱”,实现各业务链条“咬合式”协同发展;聚焦高水平人才支撑,用事业吸引、培养和造就人才,加快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为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是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气象服务需求的现代化,重在“机制”的创新,体现气象的“软实力”。加快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关键在于加快实现三个“高质效”。围绕高质效保安全,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加强气象灾害风险预判和应对,抓实抓细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进一步完善以气象预警

为先导的防灾减灾联动机制,促进全社会有效抵御风险;围绕高质效助发展,把“大服务观”贯穿始终,统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求和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粮食保丰、能源保供、交通保畅和医疗、旅游、康养等重点行业领域,聚焦区域协调发展和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聚焦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气象赋能效益;围绕高质效促治理,全面履行主管机构职责,通过科学管理提升服务质效,引领培育市场、促进产业发展、形成良好环境,不断提升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真抓实干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围绕抓落实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我们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守正创新、实干笃行,努力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以气象之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增光添彩。

旗帜鲜明讲政治。气象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等根本性问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自觉用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牢记和践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不断筑牢信仰之基、锤炼政治品格。进一步坚定信心、增强底气,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折不扣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修炼“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锤炼“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始终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多做“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将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作为践行初心使命、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切实护佑人民XXX、维护大局稳定。

改革创新增活力。当前,信息技术革命最新讲话系列,气象科技创新水平亟待提高,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亟待深化,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解,气象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科学识变、预判风险、抢抓机遇的主动性,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刀刃向内,通过改革创新下大力气解决重点难点堵点问题,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气象综合实力提升,让气象现代化保持适度超前的步伐向前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因地制宜改革探索,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形成“上下同欲者胜”的良好局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化科技评价、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等机制创新,用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制度,进一步调动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全方位促进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运用好“九分调查、一分决策,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9119”工作法,以实物工作量扎扎实实检验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开放合作促发展。近年来,气象部门始终胸怀“两个大局”,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更广的胸怀开展工作,推动形成了以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开放局面。气象部门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既要“开门迎客”,又要“出门访友”,进一步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多方协同,推动部门内外“主动互动联动”常态化机制化,深入推进省部、部际、局校、局企合作,面向多领域实施“气象+”赋能行动,为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提供气象保障。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气象科技合作,巩固“一带一路”气象合作成果,推动中外大气科技交流,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海阔潮平风正劲,奋楫扬帆正当时。20**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五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气象部门将继续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锚定世界一流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埋头苦干、久久为功,以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小个专”高质量发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

总书记强调,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党中央高度重视非公党建工作,党的二十大对“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以下简称“小个专”)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小个专”党建工作是市场监管总局的重要职责。市场监管总局党组坚持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努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小个专”高质量发展。

一、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小个专”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把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小个专”是基层党建的重要阵地,新征程上做好“小个专”党建工作,最紧要的就是把这一重要思想领会深、把握准、落到位。

加强“小个专”党建工作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充满活力、充满韧性的亿万经营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小个专”蓬勃发展,20**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达到1.8亿户,约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7%,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聚集的专业市场约2万家,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抓好“小个专”党建工作,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小个专”的发展优势,对确保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小个专”党建工作是稳定扩大就业规模、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小个专”是我国就业的“大容纳器”,仅个体工商户就直接带动近3亿城乡居民就业。20**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先行先试开展外卖配送员群体党建工作。据统计,目前主要平台年活跃外卖配送员总计近1200万人,月活跃外卖配送员达到405万人。这些就业群体通过辛勤、智慧的劳动追求

自己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在为社会不断创造财富。抓好“小个专”党建工作,统筹各方力量支持“小个专”纾困发展,有利于稳定扩大就业,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加强“小个专”党建工作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需要。“小个专”从业人员数量庞大、诉求多样,是创新社会治理必须高度关注的重点领域。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小个专”抗风险能力较弱,生存发展存在不少压力,易成为矛盾多发领域。抓好“小个专”党建工作,千方百计为“小个专”发展遮风挡雨,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主动联系服务,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对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小个专”党建工作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做到群众在哪里、党员在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小个专”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兴领域。抓好“小个专”党建工作,将这部分群体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引导他们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二、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推动“小个专”党建工作取得积极成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

扎实做好“小个专”党建工作。

把握政治引领这个根本,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小个专”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小个专”党委、党建工作指导站作用,通过上门宣讲、调研座谈、联学联建等形式,引导“小个专”党员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小个专”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对象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引导他们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20**年前11个月,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举办培训班5762期、培训学员30.1万人次。

夯实组织建设这个基础,党的组织体系更加严密。不断健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市场监管总局成立由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小个专”党建工作领导小组。20**年各省、市、县级市场监管部门成立的领导小组分别达到29个、

301个、2346个。与此同时,各地依托省、市、县级市场监管部门建立的“小个专”党委分别达到25个、320个、2215个。全国近3万个市场监管所已建立党建工作指导站2.3万个。持续推动“两个覆盖”扩面提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结合经营主体登记注册、年度报告、检查抽查等工作,常态化开展“小个专”党建底数摸排,重点抓好正常经营但尚未成立党组织的“小个专”党建工作,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从有形走向有效。截至目前,全国已建立“小个专”党组织30万个,覆盖党员近300万名。

扭住作用发挥这个关键,经营主体内生动力持续激发。积极引导“小个专”党组织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有效平台,广泛开展党员“亮职责、亮身份、亮承诺”活动,引导党员经营户带头诚信守法经营。通过创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组织开展“揭榜挂帅”等活动,使党组织和党员在凝聚人才、开拓市场、革新技术、提高效益中发挥了更大作用,为“小个专”爬坡过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增添了红色动能。

紧握党建和业务融合这个抓手,经营主体获得感显著提升。着力在抓服务融合上下功夫,结合登记注册、年报、广告、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等市场监管业务,加强对“小个专”的指导帮扶。着力在抓职能融合上下功夫,建立完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市场监管各业务条线推进“党建+职能”的工作机制,提升帮扶“小个专”纾困发展的成效。着力在抓载体融合上下功夫,推动消费者维权服务站、食品安全快检站等市场监管业务阵地与地方党群服务中心共建共享,为“小个专”提供“一站式”服务。着力在抓链上融合上下功夫,依托产业链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推动链上组织融合、资源聚合、发展联合,帮助“小个专”对接“大产业”,让“小个专”搭上融通发展的“大航船”。

聚焦关爱凝聚这个重点,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纵深推进。在深入调研摸排基础上,已推动建立外卖配送员群体党组织1245个。着力加强凝聚服务,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推动解决外卖配送员群体在工作环境、权益维护、职业发展等方面面临的“急难愁盼”,把党的温暖传送到外卖配送员群体的心坎上。推广以党员为骨干组建志愿者服务队等做法,引导外卖配送员在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社区敬老服务等行业和基层治理中贡献更大力量。

三、牢牢把握“小个专”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奋力开创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党建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这是推动党中央关于加强非公党建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小个专”领域落地落实的有力举措。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决策部署,《指引》还专门就做好外卖配送员群体党建工作提出一系列措施。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以《指引》实施为契机,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推动“小个专”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坚持凝心铸魂,用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群众。通过深入宣传解读,引导“小个专”正确理解党中央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的方针政策,坚定信心跟党走。引导“小个专”选优配强党组织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推动建立健全党组织与管理层共学共商机制,充分发挥“小个专”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坚持分类指导,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小个专”做到精准施策。以专业市场等经营主体聚集区域为重点,分类开展“小个专”党建工作集中攻坚,通过健全和完善常态化摸排、动态化组建、规范化提升机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两个覆盖”有形有效。

坚持一体推进,推动外卖配送员群体党建与“小个专”党建齐头并进。将外卖配送员群体党建作为“小个专”党建工作的题中之义,切实做到两者一体部署、一体落实。充分借助“小个专”党建工作的基础和经验,结合外卖配送员群体特点,抓好行业党委组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关爱凝聚,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最美骑手”等选树活动,不断提升外卖配送员群体的社会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

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引导“小个专”党组织党员严格执行党章党规的刚性制度要求,同时从“小个专”特点出发,结合实际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党建工作模式,加强对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创新丰富党员发挥作用的机制载体,深入开展党员“三亮”(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积极探索“三亮”活动的新形式。

坚持示范引领,积极选树各具特色的党建典型。针对“小个专”的不同经济形态和组织形态,通过党建示范点和特色品牌创建等活动,为“小个专”树立看得见、摸得着的标杆和样板。加强宣传推介,通过组织新闻报道、现场会

议、巡回宣讲等方式,重点宣传一批“党建强、发展强”的“小个专”基层党组织,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

以高质量气象文化建设助推气象高质量发展

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

中国气象局党组坚持以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xxx文化思想,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统一思想和行动,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气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举措落实落地,为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一、深入学习领会xxx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正确方向

xxx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构成了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

深刻认识xxx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学理化体系化成果。xxx文化思想视域开阔、内容丰富、体系完备,涵盖网信、文艺、新闻、哲学社会科学、思政、文化传承发展等各个领域,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提供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xxx文化思想,不断增进对xxx文化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深刻认识xxx文化思想展现出的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品格。xxx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要深入学习领会xxx文化思想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从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品质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注重结合气象工作实际,更好地落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任务要求。

深刻认识xxx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xxx文化思想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兼纳百川、包容四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重要之源的高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两个结合”的结果,也成为“两个结合”的典范。

二、全面把握气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开创新时代气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气象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气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气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

在学懂弄通、学深悟透上狠下功夫,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更加深入。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局党组带头、以上率下,充分发挥领学促学带动作用。突出抓好青年政治引领和理论武装,用党的初心使命激发青年的热情、智慧和力量。持续加强机关报告会、风云青年学习汇等学习品牌建设,用好国省市县四级联学。气象部门各级党校加强对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注重调研成果转化,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材,实现处级以上干部培训全覆盖。

深入挖掘和弘扬气象优秀传统文化,气象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中华气象文化与中华文明相伴相生,“天人合一”“取之有度”“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的古老智慧,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相得益彰,气象文化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气象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气象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包括爱党爱国的坚定立场、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格物究理的科学态度、上下一体的系统观念、“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优良传统、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凝聚着气象人的正确政治观、发展观、政绩观、事业观、文化观。

勇担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更加清晰。中国气象局党组积极探索以气象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提出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科技创新没有便车可搭,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必须强化科技创新、科教融合和人才支撑,持续提升气象“硬实力”,做到科技自立自强。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我们提出社会服务现代化,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气象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保障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奋斗目标;坚持主动作为、全面融入是破解服务难题的实践路径;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效的首要标准;坚持不断完善管理与服务职能相辅相成的气象治理体系。而这些方面也正是资本逻辑主导下,少数人独享的以技术装备现代化作为主要衡量标准的西方气象现代化所不具备的。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气象宣传思想文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气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气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优化宣传、科普、培训等各类产品供给,让人民群众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成效、气象服务的温度、气象为民的情怀。一方面在防灾减

灾、农业强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提供决策信息支持;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及时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新期待,既助力气象信息的广泛传播和权威发布、快速响应,推进全民气象科学素养的提升,又展示气象人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树立气象部门的良好形象。

主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中国气象的国际影响力更加彰显。总书记在上合组织峰会、中阿峰会等多个外交场合表示,中方愿利用风云气象卫星为国际社会提供气象服务。气象国际合作在我国外交战略布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前,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充满挑战,国际舆论环境依然严峻,“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迫切需要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局党组坚持胸怀天下,发挥优势、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立足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四边联动、协调推进”的国际合作新格局。借助新技术新手段,加大国际传播力度,讲好中国气象故事,借助中国气象力量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三、以xxx文化思想为指引,扎实做好新时代气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蓝图已绘就,要以xxx文化思想为科学指南,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展现气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作为新气象。

推动气象文化建设全面融入气象强国建设。气象得天独厚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是推动新时代气象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财富。要传承、发展好气象优良传统,突出“地方特色+气象特质”,推动气象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要发挥好气象宣传、出版、影视等文化阵地作用,系统推进《新时代推进气象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重点任务落实,赋予气象高质量发展以文化内涵、价值引领和精神力量。

唱响社会主旋律展现气象新作为。立足气象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特点,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气象服务的需求,发挥“中国气象”“中国天气”等媒体资源优势,持续开展气象高质量发展宣传,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科普宣传,多出导向鲜明、形式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产品,大力营造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落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管阵地、把导向、管队伍的政治责任,完善重要宣传信息策划组织和重要舆情提醒、意识形态动态重要情况通报交流机制。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强化媒体阵地管理,把各类气

象媒体建设好、管理好、运用好。

创新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风云气象卫星服务“一带一路”国家重要讲话精神,精心策划组织“中国早期预警”等一批典型案例和科普作品,为周边及“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加大国际合作,增进交流互鉴,务实开展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年)》提出的“蒲公英”“橄榄枝”“种青山”“汇百川”四大行动,在国际合作中传播中国气象声音,提升国际传播实效。

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担当,深刻把握气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环境、对象、范围、方式的变化,进一步健全气象文化建设工作机制,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和落实新思路新举措。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

做好新时代气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中国气象局党组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xxx文化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担当使命、奋发有为,以钉钉子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谱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气象新华章!

深学细悟“第二个答案”笃行实干推进自我革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

(20**年3月16日)

无论是从人类大历史观的视野还是从近代以后世界政党史来看,“得天下”的政治势力由于难以从争取政权到建立政权再到长期执政过程中持续保持清醒、持续解决自身问题,最终往往会走向懈怠和腐化,进而出现王朝盛衰荣哀、政权存亡绝续的历史周期率。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总书记深刻指出:“毛泽东同志在XXX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创造性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这一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这一重要思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持的“克己修身”、“为政以德”、“君子慎独”等精神理念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科学深刻地回答了在新时代我们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和“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问题,指引百年大党开辟了自我革命的新境界,为中国共产党人以全面治党之严筑牢行稳致远之基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勇担历史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

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一成不变的,而是必须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回顾百余年历史,我们党总是通过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坚持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强健肌体。我们党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98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历经

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正是因为具备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有力。

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使命任务的艰巨性、组织规模的宏大性、面临环境的复杂性,决定着我们党要过好长期执政这一关,就必须立足中国具体实际、破解独有难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这些无不是我们的具体实际。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关键还得靠我们党自己。”进入新时代,总书记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从关系党千秋伟业、关系党生死存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兴衰成败的高度出发,深刻分析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破解之道,以刀刃向内、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引领我们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把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和做好宣传报道结合起来,在中宣部指导下,精心策划组织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宣传报道,相关报道在自有平台总阅读观看量达11.31亿次。

二、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和光辉典范,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注重反躬自省、克己修身的政治文化,传承着廉洁修身的道德理念和浩然正气。比如《论语》讲“吾日三省吾身”、“修己以安百姓”,《孟子》讲“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史记》讲“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中庸》讲“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等等。中华传统美德注重个人自我完善和提升、提倡修己的处世哲学,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品德塑造。

进入新时代,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宏大历史视野,纵观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经纬和世界政党兴亡更替的发展规律,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坚持“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尤其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与党的建设结合起来,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共产党人培育克己修身、清正廉洁等价值理念刻下了鲜明的中国底色、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基因。总书记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厚的文化情怀,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创造性将共产党人的“党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主张相结合,带领我们党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

在中宣部指导下,总台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合作,近年来连续推出《红色通缉》、《国家监察》、《正风反腐就在身边》、《零容忍》、《永远吹冲锋号》等年度专题片,引起广大受众热评。前不久播出的专题片《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深度纪实、寓教于事,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平均收视率1.03%,在自有平台总阅读观看量达38.86亿次,超1300家媒体转载报道,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总台将认真总结经验,在更接地气、润物无声上见功力、出实效,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富矿,推出更多高质量产品,为培育新时代廉洁文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当前,反腐败是世界各国执政党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共同面临的现实挑战。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具有重大世界历史意义,为世界政党治理和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总台将充分发挥80个海外传播语种、CGTN融媒体平台等传播优势,做好对外宣介,既“造大船”又“善借船”,精准诠释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引领时代的制胜之道,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三、自觉从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中找启迪、找思路、找答案,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奋力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强大动力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理论指引新实践。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深学细悟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必须准确把握推进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并把每条战线、每个环节的自我革命抓具体、抓深入。

通过学思践悟,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得到人民群众坚定拥护,“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得到充分彰显。我们将在深化内化转化上持续下功夫,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全面把握实践要求,坚信笃行、好学能文,以扎实工作成效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总台将发挥宣传报道主力军压舱石作用,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全方位宣传阐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出更多深度报道、言论评论、精品节目,围绕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精心打造专题节目,深入阐释我们党如何找到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生动讲好总书记治国理政、管党治党、正风肃纪的故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加强舆论监督,高质高效提供有现场、有研判、有预见的新闻报道与调研内参,及时揭露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立足总台资源优势,推出更多高质量的专题节目、融媒体产品、公益广告等,积极宣传新时代廉洁文化,助力全党全社会营造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风尚。

总台将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主体责任,把党的建设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严密,把每个环节抓得更具体、更深入,在风气建设上持续下功夫,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不断强化制度体系建设,让铁纪“长牙”、“带电”;持续严格落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教育管理;严防“蝇贪蚁腐”,进一步加强对新闻采编播、节目委托制作、招标采购、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地方总站、海外总站、台属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员工8小时以外行为的监督;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防止搞“小圈子”、“拜码头”、“搭天线”,进一步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促进政治生态山清水秀,为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是百年大党饱经沧桑而风华正茂的“青春密码”,更是新的赶考路上确保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坚定选择,这是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我们将自觉用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涵养政治定力,涵养品格修养,涵养道德操守,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

态度来检视自己的思想言行,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我们将时刻牢记总书记谆谆教诲,以永远吹冲锋号的精神状态,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扎实做好宣传报道,有力有效履行好党的意识形态重镇职责使命,奋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社保基金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丁学东

20**年10月30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XXX召开。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和中国特色现代化金融体系的主要内涵,是xxx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引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社保基金会)坚持把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结合基金投资运营机构实际,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全力推动社保基金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深刻领悟金融工作取得成绩的根本原因在于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谋划,推动金融事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满足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深化金融改革取得重要进展,金融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金融改革发展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于总书记掌舵领

航,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深刻领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金融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围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了“八个坚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放在首位。实践证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社保基金会党组将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强化党的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自觉主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社保基金事业各方面、全过程。

深刻领悟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奋力开拓了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并以“八个坚持”进行了高度概括,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战略和战术相贯通、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标志着我们党对金融本质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金融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举旗定向、指路引航。作为管理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划转中央企业国有股权和受托管理地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机构,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不断开创社保基金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强化社保基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社保基金会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加自觉地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来思考、谋划、推进各项工作,以社保基金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构建完善,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牢牢把握社保基金政治性、人民性的本质特征。总书记强调,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社保基金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储备基金,是党的民生事业、民心工程,事关亿万百姓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安,基金的性质决定了其与生俱来就具有鲜明政治性和人民性。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站稳

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葆为民初心、涵养为民情怀、坚持为民理财,忠实履行好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的主体责任。

主动肩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历史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当前,我国人口面临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并叠加少子化的新形势,“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正在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预计20**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做大做强战略储备基金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我们必须主动肩负起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夯实财富基础的历史责任,聚焦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目标任务,研究明确战略储备基金的定位、内涵和目标规模。根据人口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抓住宝贵积累期,推动建立稳定的资金注入机制,探索拓展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动用和回补机制。同时,要以高水平投资运营实现稳健收益,推动基金规模稳定增长,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资金积累。

积极发挥长期投资机构促进市场健康稳定运行的作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机构定位,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为“国家队”,社保基金会不同于一般市场化投资运营机构,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主动将基金投资运营融入党和国家XXX久安、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大局。发挥资产配置锚定作用,主动把握市场机会,稳慎开展动态调整,在市场价值凸显时坚定信心逆势加仓,在市场估值过高时及时减仓、降低风险资产比例,在为基金获取收益的同时,助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委托投资管理上,积极探索完善富有社保基金特色的委托投资管理体系,引导合作机构强化逆周期投资思维,积极把握长期投资机会。在实业投资管理上,积极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和市场引领作用,加大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性领域的长期股权投资力度,在实现多元化、跨周期、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的同时,支持合作伙伴规范有序发展、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运行。

三、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更好履行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的主体责任

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工作而言是一个全新历史起点,对社保基金事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保基金会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统

一,紧密结合基金投资运营工作实际,研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确保会议各项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持续深化基金投资运营体制机制改革,做大做强战略储备基金。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坚持专业化、市场化方向,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新时代社保基金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战略储备基金的根本动力和治本之策。要深化对长期资金收益和风险来源的规律性认识,坚持并持续丰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理念,践行可持续投资原则,审慎稳健开展投资运营管理。树立全球视野,加强投资研究能力体系建设,深入研判国内国际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形势,准确把握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新特征,适时审视和优化基金中长期配置,更好实现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准确把握政策方向,主动顺应市场变化,持续创新丰富委托投资策略产品体系。创新实业投资模式,更好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作用,在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分享高质量发展红利。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和科技赋能,为稳健审慎做好基金投资运营提供有力支撑。

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牢牢守住基金安全底线。总书记强调,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我们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事业发展与风险防控并重、流程管控与能力建设并重、防业务风险与防道德风险并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处处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坚决筑牢安全屏障,牢牢守住基金安全底线。要坚持收益和风险一肩挑,夯实配置和投资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职能部门三道防线各司其职的风险管理体系,将防风险贯穿投资运营各条线、全过程。健全投前、投后、退出全流程风险管控机制,形成管控闭环,不断增强准确识别风险、科学应对风险、精准处置和化解风险能力。持续深化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执行体系建设,巩固既防业务风险又防廉政风险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内控促规范、防风险、增效能的积极作用。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推动社保基金事业高质量发展,干部队伍是关键,作风建设是保障。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用力推进《社保基金会2023—20**年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实施,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将政治标准、政治要求融入干部“选育管用”各环节,突出选人用人正确导向,严格选拔任用程序,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干部担当作

为。坚持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与合作机构交往中切实维护好“亲”“清”关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融合开展党性教育、政德教育、警示教育和家风教育,坚决守好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根和魂。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我国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年经济工作,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

20**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回望20**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产业体系完整等优势条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实现回升向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风景这边独好。我们有望圆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20**年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呈现增速较高、物价较低、就业平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特点,主要经济指标比20**年有明显改善。不少机构和专家学者预测,20**年我国经济增长5.2%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13,仍是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近期不少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纷纷调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降至5.2%左右,比20**年低0.4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可望达到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在全球贸易低迷的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规模与20**年基本持平,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维持在14%以上的水平。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实现这些预期目标,也为20**年经济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发展后劲持续积蓄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布局,都在有序推进,很多领域亮点纷呈。比如,汽车、造船等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愈发强劲,海关统计20**年我国汽车出口522万辆,跃居世界第一。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涌现了不少里程碑式的成果。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夯实,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一揽子方案、稳定房地产市场的组合政策相继出台,对压降存量风险、稳定社会预期发挥了积极作用。粮食产量达到1.39万亿斤,再创历

史新高。能源资源供应能力提升。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国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项项亮眼成绩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实践经验中探索和深化规律性认识,并用以指导未来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概括为“五个必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这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是对xxx经济思想的丰富发展,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然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我们既要看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看到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的大方向,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实现20**年各项目标任务,在经济工作指导上,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就是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努力把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为“进”创造稳定的环境。以进促稳,就是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积累更多积极因素,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当前与长远,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同时要科学评估、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做好新旧衔接转换,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安排适度规模的赤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果。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到刀刃上。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和额度分配,合理扩大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

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党政机关要带头过紧日子。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要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XXX平上的基本稳定。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实践表明,除了直接的经济政策外,许多非经济性政策也对经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坚持系统观念,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强化预期管理,与宏观调控政策同频共振,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良好氛围。

三、要围绕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20**年重点经济工作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过去一年内需仍显不足。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要用好政府投资,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国际交往和商贸活动离不开人员往来,要进一步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要加

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五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六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学习运用XXX“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七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大区域重大战略实施力度,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快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八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九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不折不扣抓落实,深刻领会党中央决策意图,完整准确全面落实,不能变形走样、把好经念歪,不能打折扣,更不能层层加码。要雷厉风行抓落实,要有马上就办的意识,不能把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工作,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干部群众的精力真正花在干实事上。要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大兴调查研究,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哲学意蕴和时代意义

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李智勇

(20**年3月16日)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总书记以强烈历史主动精神、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情怀,着眼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带领全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取得的重要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新境界,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中彰显了重要理论价值和深远时代意义。

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新境界

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深刻回答了经典作家未曾明确讲过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谱写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光辉篇章。

这一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主观世界的理论基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固有的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这种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变化。在事物发展变化的矛盾运动中,内因是根本动力,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因是什么、如何充分发挥内因统摄作用等重要问题,深刻揭示了自我革命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解放全人类这一崇高使命,深刻把握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不断加强自身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特别是在取得政权后,巩固执政地位、夯实执政基础、掌握历史主动,不可能自动实现,也不可能靠外力被动推进,必须依靠自身力量主动推进。其中,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居于内因的地位,

发挥着统摄和引领全局的重要作用。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刻阐释了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科学内涵、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形成了依靠党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创新、实现执政能力整体性提升的良性循环。

总书记强调,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崇高使命,必须一刻不放松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始终跟上时代、实践、人民的要求,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和不断强化党的自我革命,在主动自我革命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防止内部变质、变色、变味,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我们党坚持不懈推进自我革命,持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在党政治属性、政治自觉、政治勇气内在驱动下,党主动发现、主动清除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因素。

这一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取得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提供了实践源泉。这一重要思想植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以我们党百余年来雨雪风霜、大浪淘沙、淬火成钢的波澜壮阔的历程为历史基点,以新时代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变革性实践为创新源地,科学提炼、深刻总结管党治党成功经验,在持续推进、深化拓展自我革命中释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这一重要思想凝结着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认识、新实践、新经验,构筑了系统性、原创性、前瞻性的科学思想体系,以一系列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的新高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提供了丰厚沃土。中华民族在定国安邦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丰富的治理智慧,积累了厚重的政治文明成果,蕴含着民本、和合、天下为公等治国理政思想。无论是“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民本理念,还是“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礼教制度,无论是“代天巡狩、整肃纲纪”的巡察体系,还是“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法治追求,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仍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价值。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立足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赓续

红色血脉和历史文脉中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时代价值,也让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时代特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这一重要思想,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勘误纠错、砥砺前行的根本遵循。

坚持问题导向,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凝结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丰富实践经验和重要理论成果。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找准并解决问题,是在矛盾运动中推动事物前进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人基于有限认知经验,探索和改造无限世界的过程。实践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过程。

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从不搞自我麻醉、回避遮掩,而是在动真碰硬解决大问题、真问题、难问题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我们党从不回避、掩饰失误和挫折,而是直面问题,分析原因,从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到防治腐败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从“打虎”、“拍蝇”、“猎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到以钉钉子精神带领全党纠治“四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政治魄力和战略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领导和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出自我革命的“组合拳”,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总书记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深刻总结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丰富实践经验和重要理论成果,明确提出“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对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作出战略部署,为引领和推动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不断向上向善提供了科学思想理论指导,为进一步稳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激励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凝聚了广泛高度共识。

二、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科学系统深刻回答了我们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的重大问题,为新征程上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自我革命的重大问题。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

政党的本质属性,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有高度的政治自觉、无畏的政治勇气、崇高的政治担当才能自我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决定,党要在长期执政这场赶考中考出好成绩,就必须把握好“时间”与“民心”的关系。只有以历史的决心和恒心矢志不渝坚守初心,才能始终赢得民心;只有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怀揣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赤子之心,才能确保党永不变质,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把握好“时间”与“民心”的关系,关键在党自身,关键是要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党内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可能性始终存在,稍有松懈就会死灰复燃,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这些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都是阻碍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绊马索”。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才能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能自我革命的重大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总书记深刻指出:“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这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也是我们党能够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自成立以来,始终在思索如何跳出历史

周期率这一历史命题。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通过行动回答‘窑洞之问’,练就中国共产党人自我净化的‘绝世武功’。”进入新时代,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第一个答案基础上,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创造性给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历史证明,我们党一次次拿起手术刀革除自身的病灶,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我们党完全有能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我们党建立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从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最初一公里”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到“最后一公里”的基层党组织,各级党组织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使我们党具有了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成为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放眼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如此严肃认真地对待自身建设,如此高度自觉地以科学的态度、体系化的方式推进自我革命,这是我们党的显著优势,也是引领时代的制胜之道。

深刻回答了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的重大问题。作为一项具有历史接续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伴随党的治国理政实践不断深入推进。总书记明确提出“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对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作出战略部署,使党的自我革命的目标指向更加明晰、战略举措更加严密、政策办法更加科学、推进落实更加有效。

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刻昭示了党的自我革命的历史接续性。深刻指明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既需要常抓不懈,又需要集中发力。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这一重要思想深刻阐释了党的自我革命的组织结构特征。深刻指明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应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健全这个体系,

要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党的建设推进到哪里,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就构建到哪里;坚持对象上全覆盖,面向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做到管全党、治全党;坚持责任上全链条,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环环相扣;坚持制度上全贯通,把制度建设要求体现到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各方面、各层级。

三、深入践行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实践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总书记用“六个如何始终”对大党独有难题的主要表现作出深入分析。要立足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承担的历史使命、面临的复杂环境,紧紧围绕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持续发力,在新时代新征程把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推向深入。

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核心就是力量、就是方向、就是未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党的自我革命能力显著增强,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根本在于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新时代重大政治成果、重要历史经验、客观实践结论,“两个维护”本质上就是维护党和国家最高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只要始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就有了最大确定性和最有力保证。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进一步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更加自觉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更加自觉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用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好发挥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把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

牢牢把握“九个以”的实践要求。总书记提出“九个以”的实践要求,既有宏观层面的战略安排、顶层设计,又有工作层面的具体部署、目标任务,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把“九个以”的实践要求领会深、把

握准、落到位,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筑牢推进自我革命的思想根基;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促进全党团结统一;坚持人民至上,紧紧扭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认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赢得群众信赖和支持;坚持久久为功,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坚持刀刃向内,健全体制机制,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统筹把握、系统推进自我革命和人民监督。自我革命和人民监督是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给出的两个答案。总书记深刻揭示了两个答案之间的关系,指出:“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自我革命和人民监督既内在统一、一脉相承,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在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方面获得的规律性认识,必须整体领会、一体落实。实践表明,只有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才能把监督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另一方面,要着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丰富人民监督的内容、不断拓展人民监督的形式、不断创新人民监督的途径,切实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实现自律和他律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确保权力运行始终处在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

解决好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思想认识和行动落实问题。进入新时代,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反腐败力度那么大,为什么腐败问题还反复出现?回答这一疑问,必须坚持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把握问题。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对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要有清醒认识,对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要有清醒认识。“两个清醒认识”的重要判断警醒我们,腐败存量尚未彻底清除、腐败增量仍在发生,

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尚未彻底铲除。我们要认识到,反腐败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要认识到,我们党坚持不懈推进自我革命,持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在党的性质、宗旨、使命驱动下主动革新、主动提升的过程,是我们党高度政治自觉、政治主动、历史担当的具体体现;要认识到,反腐败斗争极其复杂、极其艰巨,恰恰证明我们党坚定不移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必然性、必要性、紧迫性;要认识到,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推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数字基座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

(20**年3月16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新质生产力,算力网是促进全国范围内各类算力大规模调度运营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顺应发展需求、遵循技术规律,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提升跨区域算力调度水平,不断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20**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着眼于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一体化布局,东中西部算力一体化协同,算力与数据、算法一体化应用,算力与绿色电力一体化融合,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一体化推进等五个“一体化”,旨在从战略上加快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对于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认识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重大意义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轮革命都在科技创新引领下孕育出新的基础设施,并推动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进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举措,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数据要素流通、落实“双碳”战略的关键一步。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第一项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全球视野看,人工智能的突破带来算力需求的急剧增长,算力已成为大国科技角逐的主赛场,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加快推进算力战略布局,纷纷抢占算力竞争制高点,以新材料、生物制药、基因技术、金融科技、深海空天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都对算力基础设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从时代发展

看,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可以整合和优化全国范围内的算力资源,更好满足各领域的计算需求,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使用门槛,助力我国在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研究突破,赋能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迫切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算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生产力。有关研究表明,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算力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支撑,在一定意义上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强大支持。当前,算力正由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ICT)行业向交通、金融、教育、医疗、科技、能源等各行业加速渗透,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系愈发紧密,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将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东部地区创新能力强、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发展相对完善,对算力的需求量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密集,西部地区数字产业欠发达,人才、资金投入存在短缺现象。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将推动数据、算力、算法相关产业从东部向西部流动,提升西部地区对人才、资金的吸引力和吸纳能力,从而带动引领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等从东部向西部流动,促进东部地区互联网、大数据等企业的产业链环节向西部地区延伸,从而激发西部数字经济活力,促进西部经济快速发展。

推进数据要素流通的基础支撑。总书记强调,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针对当前部分数据持有者“不愿流通”、“不敢流通”等现象,应加快建立数据治理和可信流通体系,强化数据安全治理。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将为数据可信流通和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提供高效调度、绿色安全的计算资源保障服务,有助于实现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资源要素互联互通、高效配置,提高数据资源的开发

利用效率,进一步推动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落实“双碳”战略的必要环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一方面,通过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系统布局,可以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气候、能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引导数据中心向西部资源丰富地区聚集,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供给,促进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加强数据、算力和能源之间的协同联动,助力我国数据中心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数字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算力与电力正在形成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新态势,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大量电力保障,电力系统的平稳高效运行也离不开算力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可以通过统筹算力电力协同布局,有助于促进风光绿电消纳,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二、切实把握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总体要求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是一个跨领域、跨区域的极具复杂性的庞大工程,我们要切实把握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总体要求,统筹处理好“质”和“量”的规划布局、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发展、东西联动的融合创新、发展和安全的良性互动等四个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保持战略定力,做到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引导好国家算力资源“质”和“量”的规划,适度超前布局、积极有序建设。近年来,我国通用算力布局已初步实现向西聚集,西部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平均上架率近六成,东西部算力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局面得到较大改善。随着算力应用市场逐步扩大,算力资源不应只关注“量”的增长,也应注重“质”的提升。“质”的方面,应推动存量资源优化,加强各类资源整合。适应当下对多元算力资源的融合应用需求,突破传统的单一算力供给服务模式,鼓励各地在原有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建设融合算力中心,促进不同计算精度算力资源服务的有机协同,真正提高我国算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降本增效。“量”的方面,应避免盲目上马、无序建设。推动各类新增算力向国家枢纽节点集聚,将国家枢纽节点打造成为国家算力高地,坚定不移地走算力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道路。

协调好旺盛算力需求与有效算力供给之间的关系,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随着大模型等人工智能产业和应用迅速兴起,我国对智能算力资源的需求愈发旺盛。在“东数东算”、“西数西算”与“东数西算”协同推进的过程中,要

充分发挥各个国家枢纽节点优势,探索优化异属异构异地算力资源并网调度技术方案和商业模式,加大低成本、高品质、易使用的算力供给,切实推动算力供需平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四个节点,立足服务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需求,进一步统筹好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XXX、XXX、XXX、宁夏四个节点,在清洁能源供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适宜建设绿色算力基地,通过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中高时延业务,推动东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推理、机器学习、视频渲染、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业务有序转移,并承担本地实时性数据处理,形成全国算力发展“一盘棋”。

加强国家枢纽节点与非国家枢纽节点地区联动,打造东西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一方面,依托新兴网络技术提升网络传输效能,建立东西部联动机制,促进跨区域、多层次算力高速直连网络建设,降低东西部数据传输成本,切实解决海量数据传输技术障碍,探索东中西部地区算力市场交易结算机制,加强算力与数据、算法融合创新,走中国特色的算力网发展道路。另一方面,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推进,非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参与热情高涨,积极开展城市算力网建设,通过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多层面探索,充分盘活城市内外可调度算力资源,推动城市内部算力基础设施化。为推动非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加快融入“东数西算”工程,鼓励东部、中部算力需求城市以“结对子”方式开展与国家枢纽节点协同联动,积极利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构建跨区域算力调度体系,探索通过算力“飞地”等模式开展算力网合作共建,实现算力资源高效供需匹配,打造全国一体、多级联动、融合创新、自主可控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布局。

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树牢底线思维、系统思维。根据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空间布局,算力资源向八大国家枢纽节点汇聚态势初步形成,算力电力协同将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有利于算力资源高效利用、创造更大价值。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风险日益凸显,我国数据中心的集聚也带来了安全挑战,各算力国家枢纽节点安全防护体系的协调联动亟待加强,区域性断网断电甚至极端环境下的风险防范有待提升。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必须重视安全保障,从基础设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多个维度提升国家枢纽节点安全防护能力,同步推动非国家枢纽节点与国家枢纽节点的安全系统对接,消除算力服务使用者“后顾之忧”,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筑牢安全防护线。

三、综合施策落实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建设任务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当前,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动力澎湃,为我国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从产业生态、算力供给、网络传输、调度运营、技术创新等多维度发力,构建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实现算力基础设施化,以算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数据事业发展全局,推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数字基座。

以繁荣算力产业发展生态为导向,形成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算力产业生态的繁荣离不开多主体参与和国家枢纽节点的配套保障。一方面,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准入门槛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算力产业,促进算力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算力网全产业链生态建设。另一方面,支持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布局建设算力网软硬件配套产业,完善自主产业生态体系,培育算力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以算力产业生态集群为特色的全新增长点,推进形成数算融合新模式,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从而更好释放数据价值,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构建高质量的算力供给体系为保障,夯实数字底座建设“支撑点”。根据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需要,统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布局,进一步明确国家枢纽节点的算力“蓄水池”定位,提升国家枢纽节点各类算力资源的综合供给水平。加强通用计算、智能计算、超级计算等多元算力资源协同发展,合理设计算力资源结构,提高算力资源利用率,实现算力资源供需平衡。推动算力电力协同布局,优化数据中心绿色电力供给,提升数据中心用能效率,保障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打通分散的算力集群,全面整合国内算力资源,加快形成规模效应,为参与方提供高效便捷和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计算、分析能力,有效推动数据处理各环节实现高效率、低成本、高智能。

以打造高水平算力传输网络、探索算力高效率调度模式为抓手,找准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着力点”。传输网络方面,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及产业链相关企业积极发展新型算力网络,加快建设跨区域、多层次算力高速直连网络,积极推进算网深度融合,提升算力网络的整体效能,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传输;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低时延、大带宽、高可靠的新兴网络技术

在“东数西算”工程中应用,打通国家枢纽节点与非国家枢纽节点间的网络主干道,提升算力网络的传输性能和响应速度,探索建立算力服务计费新模式,为科研机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有效利用算力提供有力保障。算力调度方面,支持依托国家枢纽节点建设跨区域算力一体化供需对接平台,鼓励非国家枢纽节点城市与国家枢纽节点以“结对子”等方式参与算力调度,探索建立统一的算力服务标准规范,形成算力并网、调度和运营体系,鼓励异属异构异地算力资源调度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构建算力多级调度策略引擎,实现跨平台、跨层级、跨区域的算力资源混合部署和统一调度,促进算力资源高效对接,提升数据汇聚、处理、流通、交易效率。

以实现高标准的技术自主可控为目标,寻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突破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建设需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鼓励国资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担当作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集中各环节力量,加快关键技术创新,探索新型产学研协作模式。以“东数西算”工程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为契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高质量建设运行。积极推动学科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国内高校院所开设相关学科,强化国内科研机构在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等领域基础理论和技术上的研究创新。探索新型研发模式,加强算力与数据、算法融合创新,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原型技术实验场,积极开展关键技术“揭榜挂帅”,集聚高端技术力量,支持产学研各方开展算力网共性技术研发及试验推广。

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把握践行“双碳”战略“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的“主色调”。加强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提高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原则上布局在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范围内。开展绿色技术攻关应用,充分利用行业创新资源,推动绿色低碳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和相关设施装备攻关,在此基础上开展数据中心智慧能源管理,促进数据中心节能降耗,推动液冷等节能新技术应用,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统筹算力电力协同布局,促进风光绿电消纳和数据中心零碳发展,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数据中心集群,探索将算力节点打造为能量流、数据流深度融合的数字能源生态系统,进一步推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在故宫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万千气象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

(20**年3月16日)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20**年6月2日,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故宫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承载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从包罗万象的故宫文物,可以感知中国历朝历代物质与精神文化的精髓,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万千气象。

一、紫禁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

以明清紫禁城为主的故宫古建筑群,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拥有千余座明清木结构建筑。丰富的建筑门类、齐全的建筑形制,使得紫禁城成为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百科全书,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一脉相承的营建思想,绵延不绝的中和理念。紫禁城不但与XXX凤阳明中都、XXX明故宫遗址的两座宫殿有着直接的沿袭关系,更可由此一直追溯至XXX偃师二里头夏代晚期宫城以降的历代都城、宫殿的规划设计形制,追溯至《周礼·考工记》、《吕氏春秋》等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辨方正位”、“择中立宫”、“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一系列都城、宫殿营建的悠久传统。经过元明清三代的规划建设,XXX城形成了以紫禁城为中心,宫城(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道城墙环环相套的形制,端正严整、对称均齐;纵贯南北的XXX城中轴线更是长达7.8公里,气势如虹。紫禁城在重重城墙和南北中轴线的烘托之下,显示出“天下之中”的恢弘气魄。在紫禁城内的考古发掘证明,元明清三代的宫殿建筑存在着叠压关系。此外,紫禁城还继承了中国传统宫殿营建中“前朝后寝”、“三朝五门”等古制。以上营建传统,与中国农业文明起源之际通过“观象授时”而获得的宇宙观、时空观等重要知识与思想体系一脉相承。

《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经过长期的发展积淀,“致中和”这一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美学及伦理道德观念,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和主导精神之一。紫禁城建筑群整体布局对称均衡、秩序井然,充分体现出对“和谐”、“中和”等文化理念的追求。无论是以“保合太和”、“致中和”为主题而命名的外朝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还是崇尚乾坤交泰、万物和谐并育的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守中致和”的中和之道都是其中蕴含的最高追求。除此之外,紫禁城中尚有永和宫、体和殿、颐和轩、蹈和门等名称中带有“和”字的诸多殿宇门楼,也有养心殿正殿“中正仁和”、宁寿宫乐寿堂“与和气游”、颐和轩“太和充满”等带有“和”字的匾额。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处处体现出追求“和”的文化内涵。

革故鼎新的工艺技术,南北融合的建筑新风。紫禁城一方面是继承前代传统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南北方建筑文化交流融合的创新之作。在明永乐年间始建宫城的过程中,便有大量南方工匠参与其中,典型者有以蒯祥为代表的XXX“香山帮”匠师,相关工艺技术在南北融合中不断推陈出新。据史料记载,元大都城墙仍以土墙为主,仅城门部分包砖,下大雨时常常塌毁,而紫禁城的城墙全部包砌城砖,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宫殿室内铺地大量运用的“金砖”产自XXX,由太湖湖底多年沉积的淤泥经过极为复杂的工艺制成,是明代高超的制砖新技术的产物。屋顶的材质与色彩是紫禁城建筑的一大创举,黄琉璃瓦的大量运用,开一代新风:既不同于唐代宫殿以青灰瓦和青掍瓦为主的素朴基调,与宋、金宫殿以青琉璃瓦为主调也颇异其趣(金中都宫殿正殿用黄琉璃瓦),与元代宫殿运用各色琉璃瓦装饰屋脊屋檐并大量使用白色琉璃瓦更是大不相同,从而形成了既辉煌壮丽又和谐统一的整体气魄。

清代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下江南”,更加促进了南北方建筑的融合。例如乾隆时期参照XXX天一阁,建成用以庋藏四库全书的文渊阁,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立面设计成紫禁城中独一无二的六开间,屋顶则以象征水的黑琉璃瓦为主色,木结构部分以绿色油饰为主,在红墙黄瓦为主调的紫禁城中,堪称别具一格的创新之作。建福宫花园、乾隆花园等庭园的营建,将江南园林的风格融入紫禁城,极大改变了宫城的面貌。此外,乾隆花园内各建筑的室内装修,更是荟萃了南方诸般最为卓越的工艺技术。

多元一体的建筑集群,海纳百川的文化气象。紫禁城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

成的典型例证。除了汉族宫殿建筑之外,紫禁城中也有极具其他民族特色的建筑。比如坤宁宫的改建便是清初满汉文化融合的典型体现,无论是将大门位置由正中改为偏东,室内呈现为“口袋房”布局,还是在西侧开间内设西、南、北三面的“卍字炕”,都是典型的满族建筑习俗。又如汉藏合璧的楼阁建筑雨花阁,为宫中最具标志性的藏传佛教建筑,将汉式建筑与藏传佛教建筑风格完美地熔于一炉。宫中大量殿宇门楼的匾额皆是满汉双语书写,部分碑刻亦如此,慈宁门匾额更是由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

紫禁城充分体现出以儒家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的融合,呈现出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紫禁城中除主体宫殿建筑之外,还包含佛教建筑,如雨花阁、宝华殿、宝相楼、吉云楼、佛日楼、梵华楼等40多处佛堂;道教建筑如钦安殿、玄穹宝殿等;此外还有反映民间信仰和满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城隍庙、坤宁宫等。紫禁城既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外建筑技艺交流融合的舞台。例如,武英殿院内西北部的浴德堂,为一座典型的中亚阿拉伯式穹顶建筑;乾隆花园的倦勤斋内,有结合西方焦点透视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绘制而成的大型通景画,使人置身其中似幻似真;东六宫之一的延禧宫主庭院中,还保留着带有近代钢结构的西洋“水晶宫”式建筑遗迹灵沼轩。

二、故宫文物藏品:中华文明的瑰宝与历史印记

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与故宫有关的文物藏品包罗万象,其中存藏于故宫博物院的186万余件套藏品,分为陶瓷、绘画、青铜、家具、钟表仪器等25大类,向世界展现出中华民族数千年持续不断又灿烂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

连缀不断的文明史料,民族一统的历史见证。故宫文物藏品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这些藏品的年代从新石器时代起,贯穿中国历史的各个朝代,直至近代,连缀为一部不间断的中华文明史。

以陶瓷为例,故宫博物院所藏陶瓷数量达37万件,居世界之首。从新石器时代的夹砂陶、红陶、黑陶、彩陶、白陶等,商周的印纹硬陶、原始青瓷,汉魏六朝的青瓷、黑瓷,到唐代南青北白的瓷器,宋代各大名窑的瓷器,元代的枢府釉和青花、釉里红瓷器,明清两代的御窑瓷器,直至民国时期XXX烧造的“居仁堂”款瓷器和XXX醴陵生产的瓷器等,足以连贯而系统地反映中国陶瓷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见证了中华文化之传承有序及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故宫文物藏品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见证。在故宫文物所构成的连

缀不断的文明史迹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也得以生动展现。例如,传为唐代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就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的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的场景,这既是难得的艺术杰作,又是汉藏民族交往的重要历史见证;由清代宫廷画家绘制的一系列战图册,是清代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的生动记录;由乾隆帝主持,傅恒等撰制,丁观鹏、金廷标、姚文瀚、程梁等绘图的《皇清职贡图》,则描绘了当时藩属国、海外交往诸国以及国内各少数民族的数百个人物,其中国内少数民族涵盖今天西藏、新疆、XXX、XXX、XXX、广西、XXX、XXX、XXX、XXX等广阔地区。文物背后承载的是鲜活的历史,它们与那个时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向内凝聚、团结统一。

和平交往的实物依凭,兼收并蓄的文化结晶。故宫文物藏品是中华民族和平交往的见证。与追求和谐的文化理念相伴始终的,是中华民族与周边国家以及不同文明和平共处、友好往来的一贯传统。据不完全统计,故宫博物院藏外国文物多达1万余件,包括艺术品、科学仪器、钟表、武备、书籍、纸张、医药、地毯、家具、乐器和其他各类生活用品等。它们来自英国、法国、荷兰、俄罗斯、日本、朝鲜、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等国,来源途径包括西洋传教士进献、外交使团礼品、臣工进献、贸易渠道采办等,是中国与周边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平往来的历史见证。

故宫文物藏品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平往来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文明对其他文明成果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过程。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接触紫禁城宫廷开始,连续20**年,紫禁城中都有具备专业技能的西洋人为宫廷服务。清宫学习欧洲技术,专设玻璃厂、做钟处等,生产各种与西方科学技艺有关的精美艺术品和机械计时器。在绘画艺术中,西方焦点透视技法与中国笔墨风格相互融合,形成中西合璧的新画风。《乾隆帝岁朝行乐图》便是一幅由中西画家共同创作、中西绘画艺术有机交融的成功之作,擅长人物写实肖像画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负责画乾隆帝像,中国画家沈源、周鲲、丁观鹏等人负责画小童、房舍与树木。此外,故宫博物院还藏有天文、地学、算学及测量绘图仪器等各类来自西方的科技文物。

华章日新的文物品类,融通创新的技艺成果。故宫文物藏品是中华文明华章日新的见证。从中国历史整体来看,藏品中各时代皆有代表性文物类型,各

类型文物的工艺技术登峰造极,留下大量精美绝伦的文物精品。其中各文物类型,往往又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形成不同派别、不同工艺的大批杰作,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时代特征。

此外,明清时期大批传教士为中国带来西洋文化,不同文化相互融通而取得的创新,在瓷器、绘画、珐琅、钟表、科学仪器、漆器、玻璃器、丝织品、宗教器物等众多方面皆有所体现。钟表及珐琅彩瓷器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首次将钟表作为礼物进献给万历皇帝,此后大量精美的钟表源源不断地进入明清两代宫廷。清代雍正皇帝不满足于单纯使用西方的计时方法,要求工匠制造出能够报更的“更钟”,即让钟表白天报时、夜间打更。在西洋人的帮助下,造办处的工匠们在钟表上增加了定更、调更的装置,制造出独一无二的更钟,能够按一年之中不同节气夜间的长短调整并确定更的起讫和间隔时间,完美融合了西方机械计时技术与中国传统报时方式。更钟的发明和生产,是中西方不同技术和文化交汇融合所激发出的代表性创新成果。如今,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中外钟表1600余件,制作年代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不等,其中既有英国、法国、瑞士等国的名家之作,也有一些中西合璧的产物,更有清宫做钟处以及XXX生产的精品。珐琅彩瓷器是在康熙、雍正皇帝直接督促下成功烧制的瓷器新品种,这一创新从聘请西洋技术人员和进口西洋原料开始,最终实现了自主炼料并烧造成器,丰富了中国瓷器的艺术风格。

三、故宫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总书记的深刻论述给人以启迪。华夏文明,灿若银汉,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承载人类文明基因的宝库。故宫博物院建院90多年来,一代代故宫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怀敬畏,精心守护,做了大量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薪火相传的文化血脉,民族精神的永恒信物。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这是近代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进步表现,紫禁城及其皇家收藏以公共遗产的形式实现了身份转换。在近代的动荡、变革与战火中,故宫文物经历南迁、西迁、北返等过程,历经20余载的颠沛流离,最终得以基本完整保存,写下了保护中华文化珍宝可歌可泣的篇章。1949年1月16日,毛泽东同志亲自指示,北平解放“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

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故宫博物院的古建修缮、文物核对清理、文物保护修复、陈列展览和学术研究均有序开展。

在近百年建院历史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故宫博物院始终把保护、研究、弘扬中华文化作为事业发展的核心。新时代的故宫博物院,进一步明确了办院指导思想,守正创新,切实肩负起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友好对话的和平使者,文明互鉴的国际桥梁。如今,故宫作为最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既是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故宫文物在世界舞台上担任着友好对话的和平使者,搭建起文明互鉴的国际桥梁,彰显着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与包容性。

故宫博物院在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故宫文物展览的方式,依托“故事新说: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人物画名品”、“圆明园:清代皇家园林艺术与生活”、“凝时聚珍:中英钟表技艺交流展”等境外展览,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向世界推介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同时通过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爱琴遗珍:希腊安提凯希拉岛水下考古文物展”、“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等不同国家地区的精品文物展,将不同文明的灿烂文化“引进来”,助力“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本文档由网友提供,仅限参考学习,如有不妥或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版权投诉请联系:31998589@qq.com   微信:w18654302170
【Word文档】 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最新促销更多
7X24小时在线客服

微笑上岗易处多,消气降火不罗嗦
大爱无疆 河南加油

得范文网站为河南尽微薄之力

擅长领域